隨州奇石異寶探考三:
走近神秘的隨州隕石
(作者:隨州廣播電視報社副總編、隨州市觀賞石寶石協會會長、湖北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中國巖畫學會會員、隨州市政協委員 周波)
1986年隨州大堰坡降落了一次大規模的隕石雨,從此“隨州隕石”便成為大堰坡隕石和隨州隕石的代名詞而名揚天下,此次的“隨州隕石”也正式成為國內以地名命名的隕石系列之一。大堰坡隕石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二次大規模隕石雨,并在隕石中首次發現了兩種新的高壓礦物,被國際礦物機構以中國科學家姓氏命名為涂氏磷鈣石和謝氏超晶石。
作者經梳理,隨州隕石除眾所周知的1986年大堰坡隕石雨外,還有1945年曾降落隨州府河的隕石,被稱之為“府河隕石”?v觀歷史長河,隨州志書上有記載的大規模隕石雨達多次,尤其是被譽為春秋二寶的隨侯珠,就是一顆天然能發光的隕石鉆石夜明珠……這表明,隨州這片熱土深受天外來客的青睞和厚愛。

隕石雨
神秘的天外來客
隕石,又稱流星石、星石、隕鐵,是地球上神秘的天外來客。人類觀察發現,在太陽系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有一條小行星帶,是地球隕石的故鄉,這些小行星在自己軌道運行過程中,不斷地發生著碰撞,有時就會被撞出軌道而奔向地球。這些流星在進入大氣層時產生的高溫高壓與內部不平衡,便發生爆炸,就形成隕石雨落到地球上?茖W家們認為,每天約有5萬噸這樣的“禮物”飛向地球,但它們大多數在距地面10到40里的高空就已燃盡,即便落在地上也很難找到。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大的隕石是非洲納米比亞的一塊鐵隕石,重約60噸,我國吉林隕石中的吉林1號,重1770公斤,是人類已收集的最大石隕石塊體,年代最古老的隕石是100萬年前就落在瑞典的一塊鐵隕石,但太多落到地球上的隕石經過漫長歲月的風化后,隕石的特性被改變,因而也就難以識別了。
我們根據隕石其內部的鐵鎳金屬含量高低通常將隕石分為石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玻璃隕石四個大類。石隕石中的鐵鎳金屬含量小于30%、石鐵隕石的鐵鎳金屬含量在30%--65%之間、鐵隕石的鐵鎳金屬含量大于95%、玻璃隕石不含金屬成分。四類隕石中大部分是球粒隕石,占總數的91.5%,其中普通球粒隕石最多,占總數的80%。球粒隕石的特點是其內部含有大量毫米到亞毫米大小的硅酸鹽球體。隨州1945年、1986年兩次降落的隕石,均為普通球粒隕石。科學家認為球粒隕石是太陽系內最原始的物質,是從原始太陽星云中直接凝聚出來的產物,它們的平均化學成分代表了太陽系的化學組分。并認為約于6600萬年前估計直徑為10公里的隕星在白堊紀后期擊中了地球,導致了地球上許多動植物的滅絕。

落于非洲納米比亞的隕石重約60噸
在古代,人們往往把從天而降的隕石當做圣物。比如,古羅馬人把隕石當做神的使者,他們在隕石墜落的地方蓋起鐘樓來供奉。匈牙利人則把隕石抬進教堂,用鏈子把它鎖起來,以防這個“神的禮物”飛回天上。眾多隕石被視為“圣石”“神石”。在一些文明古國,認為隕石具有靈異,常作為王貴們的陪葬物。現代科學認為,隕石在研究高能物理、天體演變、地球化學、生命的起源等方面有著廣闊的領域。
隨州史記之隕石
據《隨州志卷十七·祥異》顯示,自西周至清代同治年間,疑似隕石落入隨州的共有5起:明代“正德十八年八月庚午,星隕有聲如雷”;清代“道光十二年春,有火龍自北而南火光燭地”“咸豐元年八月二十八日卯時,天火自西南流東南,其光燭地有聲如鼓”“咸豐元年九月十八日辰刻,有星如月行遲有聲”“咸豐五年八月,蝗飛遮日,有星如月自北至南,隕聲如雷,冬雨豆”,其中明確記載隕石大規模降落隨州的就有3起,另外2起記載雖不明確,也疑似與隕石有關。在古代能夠載入志書,必是產生廣泛影響的重大奇異事件,一些規模小,或不被人們注意到的隕石降落是不會被史記的。這表明,位于北緯31度19分至32度26分,東經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南北交匯地帶的隨州,在地球存在的幾十億年間,曾落下無以數計的天外來客。
在隨縣萬和十分偏遠的山區有一座流星石山,據隨州志記載,傳說此山落有隕石,故稱流星石山,這是隨州唯一以隕石命名的地方。作者幾年前曾三次駕車探尋,發現山上山下均為本山石質,毫無外來之石的任何痕跡。據觀察,此山西南面有一高數丈鬼斧神工的怪異巨石,或古人以此石非人力所為,必自天上而來,故取名流星石山;也或附近曾落過隕石,當地人誤認為隕石落入此山,而將其取名為流星石山。
隕石事件史記最為詳細的當屬宋代沈括著作的《夢溪筆談》,這位在隨州居住二年半的科學家,在書中記載了常州一起隕石墜落事件:北宋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陽落山的時候,天空中發出像打雷一樣的巨響,原來是一顆大星,幾乎像月亮一樣,在東南方出現。不一會而又震響了一聲,移到西南方去了。又一震響后,星星就落在宜興縣一個姓許的人家的院子里,遠處近處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許家的籬笆都燒毀了。這時火熄滅了,看地面上有一個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看,星星在洞穴里面,發著微弱的光。過了好久,才漸漸暗下來,還熱得不能靠近。又過了很長時間,掘開那個洞穴,有三尺多深,才得到一塊圓形的石頭,還很熱,它大小像拳頭一樣,一頭略微尖些,顏色像鐵,重量也像鐵似的。常州的太守鄭伸得到它,送到潤州金山寺保存。匣子里藏著,游人到了那里就打開匣子給人們看。此文將隕石外部特征和隕石墜落前后經過等介紹得十分細致,讓人身臨其境,成為中國古代隕石事件最為詳細的記載。
隨州隕石轟動全國
隨州的大堰坡隕石是以“隨州隕石”命名的,成為國內命名隕石系列之一。據了解,在1986年4月15日晴空萬里的傍晚,位于隨州城區東南十多公里的大堰坡村(大堰坡鄉)降落了一次大規模的隕石雨,在方圓40平方千米的范圍內收集到幾十塊隕石樣品,總重量超過260公斤,其中有三塊分別重達75公斤、56公斤和35公斤,所有隕石均為L6型普通球粒隕石。此次隕石富含沖擊熔融脈,在其中找到了多種高壓礦物,其中涂氏磷鈣石和謝氏超晶石為最新發現并命名的兩種新礦物。

1986年落入隨州大堰坡的隕石(圖片來源于《天外來客》)
據有關部門觀測,當時隨州南部上空突然弧光一閃,接著傳來一陣悶雷聲,聲音持續了近一分鐘,隕石爆裂和燒蝕產生的煙霧在空中持續了15分鐘后才消失,隕石爆裂時薄卷云的目測高度約為11000-10000m,由此推得隨州隕石約在10000m的高空發生較強烈的爆裂。在落入大堰坡道班的一塊隕石具有兩種類型的燒蝕熔殼,其一種為較厚的原生黑色熔殼,另一種為極薄的淺棕色二次熔殼,這表明隕石隕落時在大氣中發生了多次破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運動物體的慣性,在同等條件下,碎片飛行的距離將隨質量增加而增大,因此最大的碎片應落在散落區中的最前面,而此次隨州隕石雨碎片與大部分隕石雨質量由大至小依次墜落排列不同,隨州大堰坡隕石中最大和較大的碎片隕落位置鄰近散落區的中部,較小的隕石碎片隕落在散落區的前部和后部。隨州此次隕石雨的這種特殊分布特征可能是由于隕星的主爆裂高度較低、進入大氣層的角度較陡,在約10000m處高空發生了較強烈的主爆裂,后又在較低位置發生了二次爆裂造成的,由于主爆裂高度低、進入大氣層的角度較陡和隕星質量較大,導致隨州隕石的散落區面積遠遠小于吉林隕石雨面積。
武漢地質學院對隨州大堰坡隕石雨進行了光學性質、電子探針、掃描電鏡、化學全分析;全巖稀土分析;X射線粉晶衍射、X射線單晶分析;紅外吸收光譜、穆斯堡爾譜、同位素年齡測定等,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綜合分析表明,隨州大堰坡隕石主要組成礦物為斜方晶系,形態柱狀,顏色褐、綠、灰的橄欖石和顏色褐、綠的古銅輝石;等軸晶系,形態立方體、八面體、粒狀,顏色鐵黑的鐵紋石;三方晶系,形態菱面體,顏色灰、黃、淺紅、白的白磷鈣礦;流放晶系,形態塊狀,顏色古銅的隕硫鐵;三方晶系,形態粒狀、板狀,顏色鐵黑、鋼灰的鈦鐵礦,及斜長石、磁黃鐵礦,鎳紋石、鉻鐵礦和鈦鐵礦等。

1986年落入隨州大堰坡的隕石
在此次隕石中新發現了兩種礦物,一種是未知天然鉻鐵氧化物,后被命名為“謝氏超晶石”,該天然鉻鐵氧化物是鉻鐵礦尖晶石的一種超高壓多形,化學成分與鉻鐵礦相同,但具有斜方的晶體結構,密度比鉻鐵礦高10%。該礦成為被批準和命名的世界上第十種超高壓礦物,并以中國礦物學家謝先德的姓氏命名;另一種是磷酸鹽高壓新礦物,它是白磷鈣石的高壓多形, 經國際礦物協會新礦物和礦物命名委員會批準,定名為涂氏磷鈣石,是以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的創建人和首任會長涂光熾的姓氏命名。系列顯微特征研究認為,在含碳量高的隕石中還發現了大量的氨、核酸、脂肪酸、色素和11種氨基酸等有機物,因此,人們認為地球生命的起源與隕石有相當大的關系。此次隕石中的天然超高壓礦物的發現對認識地球深部,特別是地幔的物質組成和結構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當時隨州降落罕見隕石雨的新聞在市、省、中央三級電臺、電視臺播出,并被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全國20多家報紙發布,反響很大,轟動了全國,波及到世界。以致隨州的科技工作者,全國十來家科研單位研究隕石的專家,有關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員以及一位在法國巴黎從事“隕石雨”研究的學者紛紛趕到現場,進行全面考察。我國著名的天體學與地球化學家、天體化學領域的開創者、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土、時任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隕石”研究的歐陽自遠,在隨州考察“隕石雨”期間,還應邀請給隨州有關部門和市直單位的科技人員講述了他研究“隕石”的歷程,自己首次提出“隕石”多階段宇宙線暴露模式和“隕石”形成演化模式,這些模式被各國科學家廣泛引用。他認為“隕石”是太陽系的“考古”樣品,是構成地球的初始物質,是太陽系平均化學組成的代表,是孕育生命起源的胚胎,是行星際空間的天然探測器。他還就“隨州隕石雨”和“吉林隕石雨”進行了比較。認為隨州“隕石雨”降落的面積雖然比吉林的小,但它是繼吉林“隕石雨”之后又一次較大規模的“隕石雨”,同樣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無聞的府河隕石
如果說1986的隨州大堰坡隕石雨驚天動地、轟動世界,而1945年降落在隨州府河的隕石卻默默無聞、鮮為人知。據科學出版社《天外來客-隕石》中記載:府河隕石于1945年6月降落于湖北省隨州市府河鎮董家崗村一村民房屋后院,當時誤以為是侵華日軍在空投炸彈,后被當做普通石料用于砌墻,直到2010年才被確認為隕石,總重量為23公斤。由于初期保存條件不善,隕石表面熔売已全部風化,風化層深入隕石內2~3厘米,但隕石內部仍保持新鮮。府河隕石是L5型普通球粒隕石,內部球粒輪廓可辨,但與基質界限不清晰,球粒平均直徑0.8毫米,主要礦物是橄欖石、低鈣輝石和鐵紋石。

1945年6月落入隨州府河的隕石(圖片來源于《天外來客》)
作者為探考府河隕石,曾多次到府河尋找隕石墜落的詳細地點和相關人與物,想了解與府河隕石來龍去脈的一切有關信息,由于已過去七十多年之久,被訪對象幾乎都是一頭霧水,竟然無人聽聞過它的存在,似乎府河隕石未曾發生過一樣,早已物非人非,探考無果而終。
發光隕石隨侯珠
與隨州大堰坡隕石、府河隕石相比,隨侯珠這顆春秋二寶之一的隨州隕石,雖然名震天下,卻無人知曉隨侯珠就是一顆天然能發光的隕石。眾所周知,隨侯珠,是中國歷史上公認最珍貴、最神秘的稀世珍寶,它在世界珠寶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地位,因它產生的成語達十幾條之多,足見這顆源自隨州的隨侯珠是何等彌足珍貴和厚重的歷史文化。
隨侯珠是何寶物?作者經過十多年的研究,推翻長期爭論隨侯珠系珍珠說、螢石說、鉆石說、寶石說等學說,認為隨侯珠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隨侯珠,是指那顆唯一的,大如鳥卵,天然能發光的奇石之珠,即隕石鉆石夜明珠;廣義的隨侯珠,是指古隨國君隨侯制作的精美絕倫的神眼琉璃珠,又稱蜻蜓眼琉璃珠。

落入內蒙隕石鉆石夜明珠
作者認為隨侯珠系隕石鉆石夜明珠,是根據目前在我國內蒙和美國已發現有兩顆與隨侯珠外觀和物理特征相吻合,經權威機構堅定為隕石鉆石夜明珠的最有力的物證,及從其純天然性、強烈的自然發光特性、獨特的貴重性、具有唯一性、隕石青睞隨州之地、隨侯珠應是天外來客無地產可能性和各種文化印證等多個方面進行推理和印證,考證了隨侯珠是一顆天然能發光的隕石鉆石夜明珠。(詳見《揭秘隨侯珠》)。由此而言,全世界最為名貴的隕石于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已誕生在隨州。
隕石鑒別與價值
自2015年隨州市觀賞石寶石協會成立以來,隨州傳統石文化得以挖掘、傳承和弘揚,隨州玩石、賞石之風開始盛行,其中不乏有一批隕石癡迷者。有隨州石友認為,隨州母親河涢水河之名,是因河中多隕石故名隕水,并找出民間傳說等一堆理由,還從涢水河中淘得無數疑似隕石的物證。雖涢水河之名無考,但石友們的隕石情結令人欽佩。
近年來,隕石價格不斷飆升,吸引了無數玩石愛好者涉足隕石,隕石市場可觀的前景更是培養了一大批隕石收藏家和沙漠尋寶的“隕石獵人”。據悉,國際上較貴重的隕石是月球和火星的隕石,每克人民幣過萬元。傳聞在各類隕石中被稱之為黑寶綠的隕石價值最高,每克單價超過2萬元。如何鑒定隕石成為眾多石友關心的話題,隕石自有其獨特的特性,鑒定隕石應從隕石外部特征入手,經初步判斷為疑似隕石后再通過科學儀器確定。
鑒定隕石首先要看石頭外表是否有熔殼,因隕石在降落過程中與大氣發生磨擦會產生幾千度的高溫,使其表面發生熔融而形成一層薄薄的熔殼。故所有新降落的隕石表面都有一層黑色的熔殼,厚度約為1毫米,石頭形態多渾圓而無棱無角。一般有類似熔殼的石頭,可以初步判斷為疑似隕石;二看石表面是否有氣印。由于隕石與大氣流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隕石表面還會留下許多氣印,就象手指在面團上按出的手印一樣,氣印是隕石特有的外部特征;三看內部金屬情況,鐵隕石和石鐵隕石內部有金屬鐵,這些鐵的鎳含量達5-10%。球粒隕石內部也有金屬顆粒,在新鮮斷裂面上能看到細小的金屬顆粒;四看是否有磁性,正因為大多數隕石含有鐵,所以95%的隕石都能被磁鐵吸住,具有磁性是絕大多數隕石的重要特征;五看內部是否有球粒。大部分隕石是球粒隕石,約占總數的90%,這些隕石中有大量毫米大小的硅酸鹽球體稱作球粒。在球粒隕石的新鮮斷裂面上能看到圓形的球粒,所以球粒也是多數隕石的又一特征;六看石的比重情況,鐵隕石的比重為8克/cm3,石隕石因富含鐵鎳,比一般巖石比重大。球粒隕石由于含有少量金屬,其比重也較重,所以隕石都比較重。具有以上特征的石頭,基本可以初步判斷為隕石,但確定是否隕石,還需要權威機構的科學儀器進行權威鑒定。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資料,若需刪除請聯系作者。
(編輯 周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