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設為首頁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爆料臺 > 記者出擊

“茶葉問題”讓人糾結

時間:2014-04-24 19:40:48  來源:編鐘之聲報 隨州都市網  作者:記者 周波 徐守義 見習記者 陳秋宇 李坤

 

------記者明察暗訪隨州茶葉市場

又是一年新茶上市時季,與老百姓生活中最為密切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又成為了社會熱點話題。近段時間以來,市民向媒體爆料有關茶葉問題及茶葉業讓人“糾結”的現象,促使記者針對性初步探訪了我市茶葉市場、、、、、、

 

茶葉現賣現裝,衛生條件咋保證?

兩個老茶友,同是60多歲張先生和李先生,就茶葉現裝問題產生分歧。張先生認為,茶葉現場包裝,看得見,摸得著,要什么樣的買什么樣的,可現場看秤,什么樣的茶葉質量,多少數量,心中有數。既方便,又有質和量的保證。李先生卻認為,茶葉是直接進口的食品,應有十分規范的包裝環境和條件,否則,得了傳染病,誰負責?

針對兩個老茶友提出的問題,記者在走訪隨州城的幾個茶葉店了解到,絕大多數茶葉銷售店,都存在茶葉現場包裝的現象。大多在店鋪廳內,都有一個類似桌面的包裝平臺。

記者在沿河大道隨意走進一家正在包裝茶葉的銷售店,看到包裝平臺上撂著十幾個不等的不繡鋼茶盒子,盒內攤著各種顏色不同味道迥然的茶葉。據店主介紹,這些茶葉來自本省、外省和隨州本地等,茶葉攤在盒內是為了方便顧客選購。記者在店鋪內觀察了一會,看見三位顧客走進店鋪選購茶葉,他們都是裸手撮起盒里的茶葉,放在鼻下縮縮鼻子,聞一聞后又放回盒內。記者試想就算包裝人員注意衛生,體檢合格,但這些顧客手上沒有細菌嗎?有傳染性疾病怎么辦?

在其他幾個規模不等的茶葉銷售店鋪,記者發現銷售員給顧客裝茶葉時也是裸手,多了用手撮出一點,少了用手加進一點。而在另一家裝璜考究的茶葉店鋪里,店主將一大堆茶葉散攤在桌面進行挑選,好的留在桌上,劣質的甩在地上,同樣是裸手操作,至于地上的劣質茶葉是作垃圾處理還是繼續留用?店主不愿告訴記者。

市茶葉協會劉會長:茶葉的加工、包裝過程應該在通過QS認證的工廠里面進行。國家對認證有明文規定。

 

茶葉價格高低,店主隨意說了算

市民劉先生很糾結地對記者說,茶葉行業水真深,茶葉有高達幾萬元一斤,有低至幾元一斤,價格全由賣者說了算,真是搞不懂。

記者在走訪多家茶葉店鋪得知,茶葉價格一般由店主現說,最低120多元,最高1斤超過千元,價格不等,攤在茶盒里的茶葉都沒有明碼標價,店主嘴巴就是茶葉的價格。有的茶葉店鋪的包裝上有價格標簽,但沒有落款。據一家店鋪的老板娘透露,進店顧客只要跟她說兩句話她就知道此人是內行還是外行,說到這里她微笑一下,非常得意。她的意思是靠自己厲害的眼睛操作茶葉價格。有一位店主告訴記者,他店里的茶葉價格一是市場的行情決定,二是他的心情決定;心情好就喊低一點,心情不好就喊高一點,不怕賣不出去,反正喝茶的人每天都需要茶葉,好茶劣茶都賣出去了。   

目前茶葉市場價格放開,且沒有統一的標準,基本上由生產者、經營者根據市場走勢而定。這樣一來,一些經營者抓住這個漏洞,隨心所欲地定價了。因此,市場上經常出現茶葉品質接近,價格卻很懸殊的現象。

茶葉優劣與否  不在茶葉在包裝

    近幾年,隨天價月餅包裝的曝光,茶葉包裝還算穩定,但仍有市民反映茶葉包裝成奢侈品,存在短斤少量問題。

記者在多家茶葉店鋪發現大量的空盒包裝,可謂雍容華貴,琳瑯滿目,別具特色。據一位店主介紹,這些空包裝價格不等,有的不到1百元,也有幾百元的。問到用普通茶葉裝高貴包裝一事,店主說那是個人的自由。對這些茶葉外包裝的價格由誰定的?店主含糊其辭不愿回答。

記者在一家茶葉店鋪里看到,放著3個漂亮的鐵包裝盒子,分別寫著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三個日期。為什么要放三個不同時間的包裝鐵盒?店主回避不愿多說。

記者發現很多華麗包裝上印著這“王”哪“王”、這“名”那“名”,一句話,不管是什么茶葉,只要裝進了高檔包裝,就成高檔名茶。買者并不把自己當消費者,而是與商家合作欺騙消費者!

據一位曾經營過茶葉的女士告訴記者,茶葉只有幾種,但包裝五花八門,買包裝茶葉的人,一般不自己喝,主要是作禮品送人。標價很高的茶葉,其實很一般,但包裝好,利潤就驚人了。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茶葉大多包裝精美,各類茶葉都被包裝在精致典雅的禮盒里,導致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時候很難直觀了解到茶葉品質,更不會去關注茶葉的重量,茶葉斤兩不足的現象時有發生。

市茶葉協會劉會長:茶葉經銷商在門頭上,茶葉包裝上打著“中國名茶”的牌子是違法的。生產企業應該標明該產品在何時何地被“誰”授予的“中國名茶”之稱號。否則應按假冒偽劣產品處理。

隨州高檔茶包裝極不規范。一是國家規定使用茶葉包裝物的主體必須具備QS認證的資格(也就是說茶葉應該在具備一定資格的工廠里面進行包裝),否則是違法的。二是茶葉包裝物上面應該有:產品名稱、產品執行標準、食標認證、配料、凈含量、產品批號、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地、生產企業、生產企業的地址、電話號碼、商標等要素。隨州茶葉市場上大量銷售三無產品。

 

茶葉真真假假  “新陳外本”難分清

    如何鑒別真假茶葉?一位資深茶葉經營者告訴記者,茶葉沒有真假之分,只有好壞之別。面對新茶、陳茶,本地茶、外地茶,名貴茶、無名茶,一般消費者云里霧里,根本分不清,道不然。

“茶葉量這么大,每年剩下百八十斤茶很正常。”采訪中,一位茶葉批發商告訴記者,而中間商、零售商手中每年剩下的茶葉更多,倉庫里還有三年前的茶葉。據了解,食品都有保質期,屬于飲品的茶葉除了發酵類等熟茶的系列品種,不僅有保質期,儲存條件也有嚴格要求。

在隨州茶葉市場,最常見的是用大號冰柜儲存茶葉。而一些過了氣候的隔年茶,成箱地堆放在倉庫,第二年新茶上市初期,進行特價走貨,因為新茶大量上市會讓隔年茶失去市場,于是一些茶商打上陳茶的標簽低價出售。“陳茶無處不在,十斤茶葉里摻二三斤陳茶,消費者很難辨認出來,而經銷商的摻假利潤高達幾倍。”一位做茶葉生意十多年的中間商透露實情。

據業內人士介紹,尤其是新茶剛上市,隨州部分新茶其實是外地茶或“保鮮茶”。每到新茶上市,隨州本地產的茶葉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于是大量福建等外地茶涌入隨州,充當本地新茶賣。所謂的“保鮮茶”其實就是放在冰箱里的茶葉,且多為陳茶,因保鮮措施得當,可充當新茶賣。更有甚者把舊茶“美容”,通過上色等加工后,變成新茶銷售。

據悉,新茶保質期一般為18個月。茶葉包裝生產日期應該以生產時日期為準。對過期茶葉的處理尚無明文規定。

 

茶葉農藥殘留  靠誰來把關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注重生活質量的市民,最關心的就是茶葉農藥殘留的問題了。

市民黃先生向記者坦言自己擔憂,因自己喜愛喝茶,所以對茶葉生產比較關注。去年夏天,在隨州一茶山上,看見有人在采摘茶葉,有人背著噴霧器在向茶葉噴灑液體。便擔心地詢問茶農,茶農介紹,茶葉都要打藥,給茶葉噴灑的有的是農藥,有的是葉面肥。雖然有很多物理方法殺蟲,但限于成本高,一般選擇的都是藥除蟲最經濟有效的方法。至于農藥“殘留”與“超標”,二者有區別,關鍵看是否在規定的標準范圍之內。

記者就茶葉農藥殘留問題詢問了幾家茶葉店老板,回答均為含糊其辭。廣水一茶廠經銷店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己的茶葉是自產自銷,不會有茶葉農藥殘留問題。當記者問及若何保證其質量問題時,店主說,自己茶場的茶葉農藥殘留量是由杭州一家專業公司檢測的,一般每年都會到茶場抽檢一次,合格后頒發其相關文書。

一位經銷商經營茶葉生意多年,他透露最近來店里的顧客,常常問及茶葉的農藥殘留問題。他說:“做生意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只能保證自己,不能保證整個行業。不過從整個市場來看,春茶頭茶一般沒有農藥殘留,伏茶和秋茶因為采摘時蟲子大量生長,可能會有農藥殘留問題。”

市茶葉協會劉會長:建議消費者在購買茶葉時,要求經銷商提供生產企業的茶葉農殘檢測報告等。

據隨州茶葉行業權威人士介紹,隨州是個茶葉消費“進口”大市,大多數消費者評價茶葉好壞的理念還沒發生根本的變化,尚處在感性(就是用色、香、味、形和口感去評價)評價階段,而發達國家的消費者則已經上升到理性(就是用茶葉中的農藥殘留和茶葉中的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元素進行評價)評價階段了。

規范的隨州茶葉市場,任重而道遠。

 

(編輯 周波)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發表
推薦資訊
隨州遠古棋“復活”    益智休閑備受青睞
隨州遠古棋“復活”
隨州巖畫文化探考: 隨州“仙人棋”巖畫   棋文化源自隨州的物證
隨州巖畫文化探考: 隨
隨州雞血玉藝術品鑒賞
隨州雞血玉藝術品鑒賞
首個純“根味”文旅莊園開放酬賓
首個純“根味”文旅莊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欄目更新
欄目熱門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隨州編鐘報社 | 法律顧問 | 友情鏈接 | 技術支持:清華網絡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主辦單位:隨州編鐘之聲報社 隨州都市網
新聞熱線:0722-7117922 廣告、服務熱線QQ:1254373707
舉報電話:0722-7117922 舉報郵箱:1254373707@qq.com
本站由隨州編鐘報社版權所有,未經本站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網站備案號:鄂ICP備09003029號-8 技術支持:隨州清華網絡

鄂公網安備 42130202001923號

欧美牲a欧美特黄A片a∨